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大规模快速扶贫攻坚会带来什么后果?

    信息发布者:余第孝
    2017-09-05 21:07:08   转载

    作者:杨丹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481846/answer/1072064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目前贫富差距日趋严重。1988年基尼系数是0.382,1994年是0.434,1997年是0.4577, 到了新世纪,多数研究型的数据都证明:基尼系数不低于0.5。北师大李实教授的数据,是0.5到0.55之间,是世界上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img data-rawheight="444" data-rawwidth="690" src="http://img.nync.com/f/2017/09/06/5bdbaf7635ef1abf_640o.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3420bfbc8e0397e46d6ae71bceaa545_r.png">





    以教育为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这样励志的话语正在越来失去说服力。教育这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东中西区域差距和性别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十分显著。


    不能否认的是所有的社会贫富悬殊都是自然扩大的,因为富人有多余的钱投资,所以收入一定比低收入者增加的幅度大。但正因为如此,政府要通过税收,进行收入再次分配来进行平衡。06年的时候,胡温就想就出过社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缺乏低收入阶层对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参与对政策执行也没有监督渠道,中国政府通过税收获得的公共财政,再分配时却向高收入阶层倾斜,这是中国贫富悬殊不断加剧激化的原因。


    由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已经很难掩盖恶化的社会问题,经济增长带来的共赢假象开始幻灭,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就不再能单单依赖于经济增长,而且要依赖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一个荒诞的经济逻辑在经济史中出现了:不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社会就不能稳定


    在短时间无法提振经济的情况下,采取大规模的扶贫是一个维持自身政权稳定的良好工具。

    之所以大规模的扶贫拖到这一两年才能进行,无非是新一任的领导人心里十分清楚,在一个缺乏党外监督力量的官僚群体面前,任何扶贫款项的下拨,都会成为这一群体的狂欢。

    在采用党内纪委的力量稍稍约束住狂奔的官僚集团之后,大规模的扶贫政策才开始推出,为了能用有限款项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他们甚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

    但是这些需要扶贫的人群,可能大字都不识几个,甚至政府推出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政策力度有多大,都是难以知晓的。中南海推出的政策,无论如何都必须依靠庞大的官僚集团来执行。

    在盛产和谐神兽的舆论环境底下,在基层政权几近失控的情形下,最终所起的效果,只能依赖于执行官僚的自觉和良心以及乡贤们的胃口了。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